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第5次踏上川藏线、青藏线。2支队伍、历时16天重走“两路”,分别奔赴318国道和109国道,用脚步丈量筑路长度;重温“两路”历史,走访10余个站点,从岁月探寻革命厚度;重讲“两路”故事,打造13节“行走的思政课”、携手高校联学联讲、再现“两路”精神数字展馆,以青年之力赓续奋进。

在四川省泸定县,实践团队走访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泸定分局,与养护工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调研参观大渡河桥和雅叶高速公路兴康特大桥,成员强烈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国家基建能力的强大,兴康特大桥一侧桥头锚啶的醒目标语“弘扬两路精神 建设超级工程”深刻体现出建设者们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是“两路”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集中彰显。

实践团队深入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和康定市姑咱镇若吉村、日角村、时济村,走进田间山头、乡村瓦舍,就川藏公路通车及提升改造以来交通发展对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和加强民族团结与村干部、村民进行考察调研。

在四川民族学院,实践团队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围绕“弘扬‘两路’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对各自学院推进“两路”精神研究情况进行了分享,并就“乡村振兴”工程对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青海省西宁市,实践团队先后走进青海省博物馆和西宁市烈士陵园,探寻“两路”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峥嵘岁月。在博物馆内成员们了解了青藏公路背后的故事,深切感怀青海人民及全国各族人民在红军长征、青海解放等历史事件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强大民族凝聚力。成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在纪念碑前肃立、脱帽、整齐列队,向在青海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默哀致敬。

在海西州乌兰县,实践团队携手青海大学实践团队探访莫河驼场,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走进历史陈列馆,回望“两路”筑路岁月。从对第一代驼工姚明宗采访慰问中,听老先生讲述参与驼运工作的伟大革命经历,并与青海大学实践团队在莫河驼场会议室开展联学联讲活动,有力促进了校际交流,做到了理论学习有深度、实践研修有广度、精神宣讲有温度,起到了“赛马比拼”的良好效果。

在海西州都兰县,成员们站在“驼队进藏,千里驰援”的起点——香日德镇,用脚步丈量慕生忠将军第一次进藏的热土,在“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中重温青藏公路筑路传奇,感受聚居镇子的各族人民在“两路”精神的感召下,始终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实践团队来到格尔木市“两路”精神主题教育展览馆、格尔木公路总段公路文化展示馆、青藏公路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从图文、实物史料中进一步了解青藏公路这条不平凡公路的诞生记、青藏公路建设者的不朽功绩和伟大精神,深刻理解在“两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两路”精神。
“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田间山头、乡村瓦舍,循迹红色岁月、筑路年代,在参观学习、调研交流、联学联讲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