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盏灯,可以抛、可以掷、可以滚、可以压,烛火却始终不灭。这盏灯被当地民间视为吉祥之物与强体之器,它便是神奇不灭的滚灯。今天,让我们跟随交小团的步伐,一起揭开滚灯的神秘面纱。
滚灯,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八百余年的历史。在《宫中岁朝图》《摹宋人明皇夜宴图轴》等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其踪迹。其中,余杭滚灯、奉贤滚灯、海盐滚灯各具特色,而本文将聚焦于余杭滚灯,探讨其独特魅力。
滚灯一般由竹木、纸张与布料精心扎制,直径从数十厘米到一百厘米不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经过火烤的篾条巧妙地弯曲,勾勒出滚灯坚固的外框架。作为吉祥的象征,滚灯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无论如何翻滚跳跃,烛火始终安然无恙,正如南宋诗人范成大所描述:“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
滚灯不仅是吉祥之物,更是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常见于节庆和灯会之中,融入强烈的竞技色彩与民间舞蹈。余杭滚灯更是将舞蹈、技巧与体育完美结合,具有九套二十七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构思与鲜明的地域特色,彰显了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卓越创造力。
余杭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为滚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宋时期,作为京畿之地的余杭,庙会活动频繁,滚灯自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尽管曾受到海盗侵扰,钱塘江北岸的盐业兴盛却也激发了滚灯技艺的不断精进与广泛传播。
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一辈艺人的相继离世,使得这一技艺的传承显得尤为紧迫。因此,抢救与保护余杭滚灯已成为当务之急,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