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腊香:探寻腊月的文化内涵

来源:校团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 2025年01月06日 13:37   点击量: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寒风吹过,腊月将至,作为一年的结尾,腊月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意蕴。此刻,交小团将和大家一起穿过浓浓的腊香,溯源腊月文化,重拾年节氛围。



腊月来历——“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月”脱胎于古代“腊日”。汉代时,“腊日”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人们把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即干支纪日法中地支为戌的日子定为“腊日”。由于冬至在农历上不固定,所以“腊日”也没有确切的时间。后来,人们将十二月八日定为“腊日”。因腊日定在十二月,所以后来就把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



腊月习俗——“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

腊八粥:每年腊月初八是中国的腊八节。相传腊八节源于佛教,僧侣以五谷、果实煮成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后来传入中国,腊八节开始成为祭祀祖先、祭祀五谷之神的节日。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满载着对“八方来财,万事‘粥’到”的美好祈愿。



灶王爷上天: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之为小年,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上天禀告玉帝一家人的善恶,除夕夜回来,赏善罚恶,赐福降灾。所以人们会拿糖瓜粘上灶王爷的嘴,希望他多说些好话,以便护家宅平安。



打糕蒸馍贴花花:“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一方面准备过年的主食,另一方面贴春联和窗花,年味便由此弥漫整个家庭。



上坟请祖上大供: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拜访,叫“别岁”;户外焚香三日,叫“天香”。年节之时请祖上大供,慎终追远,团圆情长。




腊月故事——“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开禧二年冬,南宋抗金将领赵万年在面对20万金军压境时死守襄阳,直到有人端来了一碗腊八粥,才知道“腊八是今辰”。他率万余守卒顽强抵抗,坚守90余天才确保城得以全、围得以解。重读这首《腊八危家饷粥有感》,不仅能知晓那时战况之紧急,更可以感受到国家安宁、阖家团圆的来之不易。



岁月悠然,腊月带着古朴传承、温暖习俗与美好记忆,年年赴约。交小团提醒大家,在现代匆忙脚步中,莫忘传统根脉,珍视团圆,感恩先辈,让腊月蕴含的文化光辉,照亮新岁征途。




上一条:“重”燃新程,“庆”迎巳蛇 下一条:天才,背后是看不见的努力

关闭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重庆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 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 | 联系电话:023-62652448 地址:重庆交通大学雅园小区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