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迎接新年的?美食,是最能体现其精髓的。让我们跟随交小团的步伐,去感受一场别具韵味的大宋年夜饭。

在宋朝的年夜饭餐桌上有三道必不可少的菜肴,即屠苏酒、春盘、馎饦。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可祛不正之气。除夕前一周,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制作屠苏酒。将防风、蜀椒、肉桂、桔梗、大黄、菝葜等研磨成粗沫装入纱布袋中,随后浸于黄酒中,密封一周。

饮屠苏酒的次序很特别,是先少后长。大概是年少者如春笋拔节,先饮以示祝贺,而年长者似秋叶辞枝,后饮以示挽留。苏辙在《除日》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正是这种风俗。

春盘,又叫五辛盘,古人常用“葱、薤、韭、蒜蕖、蓼蒿、芥”等有辛味的蔬菜制作,“辛”与“新”谐音,寓意迎接新的开始。

制作春盘的方式很简单,把芫荽(香菜)、韭黄、萝卜丝、莴苣、竹笋等切成细丝,用薄饼卷成长条状或圆筒状,淋上特制酱料即可。苏轼曾写下“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描写的正是品尝春盘的惬意。
馎饦这两个字十分生僻,很多人都没见过。它类似面条,是一种面片汤。宋代谚语“冬馄饨,年馎饦”,讲的是冬至吃馄饨,除夕吃馎饦。
制作馎饦,先用水和面,掐成小面段搓成“两头翘、中间凹”的样子,丢进煮沸的羹汤里,捞出来就能吃。其中,用虾肉与面粉混合制成的红丝馎饦,味道极其鲜美。
当然,一大桌子年夜饭当然不止这三大件,还有笋丁鸭签、炉焙鸡、蒿蒌菜、盏蒸羊、东坡豆腐、元修菜、煮鱼等等。美食触动了我们的味蕾,也让我们思考,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大年夜,祖先们望着锅里咕噜咕噜煮着的馎饦,想必也会因这热闹的景象,从心底涌起难以言喻的充实感。年夜饭集聚着众多美食,其意义不只是果腹的满足感,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礼赞与期许。
这一道道佳肴,蕴含着人民对新生活朴素的期待。所以,请细细感受食物中被赋予的美好祝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