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R1正式发布后,持续火爆破圈,再度掀起了一股AI应用热潮。
今天,交小团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以智慧与定力,在这片未知海域中书写属于人类的诗篇?

在变革中保持清醒
DeepSeek-R1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发布,它突破性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海啸般的讨论与思考,有人欢呼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生产力的解放,帮助我们完成许多琐碎的事情,也有人担忧职业赛道的坍塌。

交小团认为,与其深陷于“被取代”的焦虑中,不如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这场变革,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将来职业的定位。
AI虽会取代部分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但人类的创造力、情感理解、人际交往等能力却是AI难以企及的。正如历史上,印刷术没有消灭思想家,计算机也未让数学家失业,真正伟大的工具永远在拓展而非压缩人类的可能性。
做知识的"炼金术师",而非“搬运工”
AI能快速获取人类长久积累的知识,而如今靠死记硬背和反复练习学到的东西,价值也越来越低。我们不妨换种学习方式,把知识变成“问题网络”,比如学习高等数学,当接触到极限概念时,就思考“极限理论如何在计算机算法优化中发挥作用”;读《红楼梦》,就想想“曹雪芹讲故事的角度,能给现在拍电影、拍电视剧在表达上带来什么启发”。这样一来,知识不再只是存在脑袋里的内容,而是帮我们思维进步的工具。

培育AI无法复制的"元能力"
据说,在达芬奇的笔记本里,人体血管图和飞机设计图是邻居;爱因斯坦靠拉周杰伦式即兴小提琴找科研灵感,这些事例告诉我们:最酷的发明往往诞生在知识领域的灰色地带——就像火锅和巧克力的混搭,谁知道会不会创造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学术怪味豆”?
AI再强也只能做学霸,而人类,却可以成为用物理学写情诗的学神。

做时代浪潮的弄潮儿
将那些重复、机械的工作,交给DeepSeek这类AI,正好给我们空出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可以去研究宇宙暗物质到底是什么,设计让人不再孤单的城市公共区域,寻找数字世界里心灵的安身之处。就好比普罗米修斯把火偷来给人类,之后人类用火做饭、做陶器、炼铜,一步步走向更高级的文明,AI带来的技术也能帮我们创造更多可能。

站在AI浪潮的潮头,当代大学生与其说是“被挑战的一代”,不如说是“被选中的一代”。我们手握两个纪元的钥匙:既要深潜于技术海洋撷取明珠,更要守护人性星空中永不熄灭的好奇、善意与诗意。

或许百年后回望,今天所有的迷茫与探索,都将成为人类在智能文明元年写下的第一个惊叹号。
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所说:“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的使命。”此刻,使命正在敲门——你准备好开启这段星辰大海的征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