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杯子,杯沿碰过唇齿的微凉,恰好接住了藏在心底的那声叹息。不是遗憾,是终于肯停下来,和跌跌撞撞却始终向前的自己,那个最好的自己碰杯。

你曾在图书馆的台灯下与自己较劲。

为了期末考试,把资料堆成小山,在草稿纸上画满潦草的公式,直到窗外的天空从深蓝泛起鱼肚白;

也曾为了英语四六级,把单词本揣在口袋里,在食堂排队时、在操场跑步的间隙,反复默念那些绕口的音节。你焦虑过“绩点不够高”,迷茫过“选这个专业到底对不对”,甚至在小组作业意见不合时,躲在楼梯间偷偷红过眼眶。可你从没真的停下——咬着牙把难啃的知识点嚼碎,耐着性子和队友磨合出共识。
你也在试错里摸清了自己的模样。大一抱着好奇报了三个社团,从辩论赛的紧张忘词,到志愿者活动里给老人读报纸的从容;从一开始对着陌生人说话会脸红,到后来能站在讲台上主持班级班会。

你曾羡慕别人能歌善舞,纠结自己“好像没什么特长”,直到在一次班级活动里,你用细致的安排把混乱的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才发现“靠谱”也是一种闪闪发光的能力。你慢慢学会不和别人的“精彩”比较,开始享受自己的节奏:周末泡在画室涂涂画画,或是在球场打一场大汗淋漓的球,甚至只是在校园的湖边坐一下午,看云卷云舒——原来大学生活的意义,从来不是活成“标准答案”,而是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杯,敬你第一次离开家时的忐忑与勇敢,敬你在迷茫里依然愿意探索的热忱,更敬你终于明白:大学不是用来“完美”的,是用来“成长”的。那些熬夜的灯光、受挫的眼泪、开怀的大笑,都在悄悄把你塑造成更清晰、更坚定的模样。
希望那个在大学里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包容、找到了热爱的自己,能带着四年的积攒,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