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来源:校团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 2024年11月13日 14:53   点击量:

各学院:

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24年下半年在南京举行,为更好地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开展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411月至20254

二、组织机构

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设组委会,由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共同组成,负责统筹竞赛工作。设组委会办公室在校团委办公室,负责校内选拔赛日常工作。

、参赛对象

20256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可申报作品参赛。硕博连读生在202561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前两年可以硕士生学历参赛。

、作品要求

学生可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参赛。具体要求如下:

(一)赛道类别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作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调查报告类参赛作品每篇不超过15000字。(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详见附件1

3.科技发明制作: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其中,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鼓励以第一作者发表发明专利的作品参赛。科技制作类作品须提供研究总结报告,报告要包含项目背景、研制思路、基本过程、相关图表、实验数据等内容。

(二)作品类别。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须承担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且相关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均需署名为第一作者,合作者须为学生,人数不超过2名;合作者超过3名或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应申报集体作品。每个作品项目只可选择一个组别,不得兼报。

(三)竞赛说明。

1.作品应由学生完成,具有发明点、创新点、现实性,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必须是2025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鼓励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申报。已经在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亦可参赛(但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位论文不得作为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3.每名参赛学生原则上只在一个项目成员之中,如特别优秀,可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不超过2个项目。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项目成员数原则上控制在10人以内,每个项目指导老师数控制在3人以内。每名老师指导作品数原则上不超过3项。进入校赛复赛后,原则上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如遇竞赛章程调整,按最新规定执行。

赛事安排

(一)项目挖掘培育202411~12月)

组建学生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撰写项目文本。

(二)院级选拔赛(2025110日前)

2025110日前,由各学院自行组织选拔赛,并择优推选不超过50%的作品参加学校复赛。

(三)校级复赛(2025224日前)

组织专家学院报送作品进行文本评审,评选出部分二等奖、全部三等奖作品和晋级校级决赛作品,学生团队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建议打磨完善作品。

(三)校级决赛(202534

组织专家对晋级决赛作品进行答辩评审,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部分二等奖,颁发校级荣誉证书,并择优推荐参加重庆市复赛及决赛。

、评审原则

1.竞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作品评审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有关资料可登录挑战杯官网查阅,网址:www.tiaozhanbei.net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激励政策

1.学校根据作品实际择优遴选部分作品进行定向支持。

2.学校组委会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择优推荐参加重庆市赛。学生参赛情况及获得院级奖励情况由学生负责人所在学院授予第二课堂积分,学生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情况由校团委统一授予第二课堂积分。

3.学校组委会适时综合学院作品报送情况、获奖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等评选优秀组织奖、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并颁发校级荣誉证书。国赛结束后,按照奖励办法对获奖个人、获奖集体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我校科研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同时深入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广泛宣传和作品挖掘,保证作品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2.精心组织,重点培育。各学院要精心组织本次竞赛活动,认真做好本单位学生参赛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利用好本单位前沿科研、专利成果,挖掘在国内外其他知名赛事获奖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积极参赛。各学院参赛作品数原则上不低于本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总数的1%,择优推荐不超过50%的作品参加学校复赛

3.认真把关,按时报送。学院须将学生个人或团队(原则上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报送)参赛作品申报材料汇总后,组织开展院赛,按要求择优遴选作品2025110日前报送校团委办公室。

1)纸质材料:汇总表(附件2,需签字盖章);

2)电子材料:汇总表(附件2)、作品申报书(附件3 B1<B2B3> + C表)、作品简介(不超过1000字)、作品介绍PPT(页数不限、60MB以内)、支撑材料(模型图片、图纸、专利相关材料、相关单位实用证明材料、获奖证明、发表证明等能够证明作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材料尽可能提供全面;整理成1PDF文档,60MB以内)及院赛图文“XX学院+挑战杯命名(每个作品对应一个文件夹以作品名称命名)发到邮箱747672978@qq.com

3)所有学生团队负责人须于2025110日前填写通过学习通第二课堂报名登记项目团队信息及指导老师信息(第二课堂积分及获奖证书以在线登记的信息为准)。

链接:https://49yjy4ov.mh.chaoxing.com/page/1326462/show

4.为便于沟通交流,请学生团队负责人加入QQ群(群号832871211。如有疑问,可联系校团委揭老师,62778939

特此通知。


附件:1. 竞赛章程及评审规则及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参赛指引(仅供参考)

2.作品信息汇总表

3.作品申报书

4.往届“挑战杯”特等奖作品名单




挑战杯竞赛校内选拔赛组委会

校团委代章

20241113








(此页无正文)






















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20241113日印发



上一条:关于开展“投身创新实践 践行青春使命”主题 团日活动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举办重庆交通大学第一届器乐大赛 的通知

关闭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重庆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 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 | 联系电话:023-62652448 地址:重庆交通大学雅园小区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