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突然到来,让本该开学的我在家多呆了三个月左右,直到后面第二次返校。虽然疫情的突发给很多地区的经济、交通、医疗卫生、人民出行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在这个疫情期间我也拥有了满满的收获和爱。在家学习的同时,我很庆幸自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的事情来不断的充实和突破自己。
志愿经历
疫情期间我很荣幸自己可以成为家乡关卡的一名志愿者,可以为自己的家乡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家乡在疫情期间保驾护航。在守关卡期间,感觉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以及更多地了解到了本村的一些相关政策,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政府对本村居民满满的爱以及本村人民面对疫情时的团结。总体来说,这次志愿者经历教会了我很多。同时我相信不仅对我,而且对所有的志愿者都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在感叹医护人员、警卫人员等在疫情中无私奉献的同时,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次机会向他们一样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作用可能很微小,但是我坚信自己也是可以发光的火焰。这次经历让人成长,更在我的心中埋下了志愿的种子。我希望自己可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微小,但是却可以发挥作用,成为可以让别人感到温暖的那一束光。
为小窝贡献一份力量
我记得好像是2月份左右,爸爸开始为后面修葺房屋作准备,每天早上很早就上坡去找需要的木材,下午就将木材搬运回家。由于柴山离居住地蛮远且木材全为生的,这样搬就特别的费力气,导致进度比较慢。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点在于:我记得有一次自己大概连续搬了两天木材左右,因为房屋修葺的话木材基本上都是大小均匀的长木棒,不是特别的好扛回家,结果我第二天的肩膀就完全不行了,那个木头一碰到我肩膀就会特别疼。后面我就换了一种工作——给树扒皮(方便储存,以防树皮上的虫会腐蚀木头),这次经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不仅明白了爸爸对我们这个家深沉的爱,更感受到了家的不易。家是社会的一份子,大家幸福小家才会幸福,很庆幸自己可以生在这个富足的年代,让我们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同时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背柴日记
背柴似乎是每年都不会变的行动,每年全家人都会在年后面几天帮奶奶背一大堆的柴,这已经变成了我们大家的共同默契。奶奶年岁已高,腿脚不像以前那么的方便,很多事情都会力不从心。但是今年比较特殊,爸爸忙着准备修房屋的木材(主要是事情特别多),妈妈目前不能下力、幺爸没有回家过年。所以家里的劳动力就是二爸、二婶、妹妹和我。当然我们感觉和往常没有特别的区别哟。森林里真的会有你想不到的东西,运气好的话也许你会发现几株兰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农忙时节,大概是二月中旬左右,家家户户都开始了农作,有种玉米的,有种红薯的,有种辣椒的、、、,这个时候还没有开始上课,我和妈妈会一起帮助伯父和婆婆,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虽然一天下来可能会浑身酸痛,但是看着一粒一粒的种子到土里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在我来学校的时候玉米已经长得特别的壮硕,应该在六月20号左右就可以吃到糯玉米了。
打糍粑
农作时节忙过去后,我们开始了各种美食制作,比如打糍粑、推米豆腐、推魔芋。米豆腐和魔芋都是用石磨进行推,这也是这两个名字的由来,最后魔芋我们是成功吃到了的,味道十分的美味,但是米豆腐失败了,妈妈说是因为米有糯性的缘故。印象中比较深的是打糍粑,感觉很有趣。参与制作后,感觉自己又扑捉到了新的知识点。做出来的效果也是特别棒的,很美味。
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帮助奶奶他们还是一家人一起享受美食,我觉得都告诉了我:对待生活要常怀感恩之心,生活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明白自己应该积极投身于志愿者行列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为可以帮助到别人的那一束光并回报社会。最后作为大学生的自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好好的充实自己的人生,通过实践来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有些事情不试一试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作者:
杨晓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