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要造飞机,造大飞机!”谁也没有想到,小凉山五岁的彝族小孩观看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演示自己设计的超声波自跟随智能小车后,说出这样的梦想。大家被这童年的梦想所感动,也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所感动。
7月17日,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互联网+脱贫攻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继续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执行支教和走访彝乡两大实践任务。

服务团成员向新建村4组出发
早上8时许,趁着天气阴凉,第二组开始向海拔近2000米的共安彝族乡新建村4组出发。由于小凉山的夏天潮湿多雨,路面比较湿滑且随时有落石滚下,大家步行近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服务团成员演示智能小车
小组成员在村里的民俗广场,向当地村民和小孩子开展科普知识宣讲活动。通过向村民以及孩子演示超声波自跟随智能小车的工作原理,孩子们开拓了眼界,种下了创新梦想的种子。“我长大了要造飞机,造大飞机!”一个彝族孩子在看完演示后信心满满的说到。听到孩子们的梦想心声,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服务团成员帮村民护理边坡
恰逢近几天连续大雨,村子里公路护坡有些垮塌,村民们正在忙着修路。服务团成员们撸起袖子帮忙护理边坡,加入了这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修路队伍。大家一起背砂石、活泥沙、搭护坡,既帮助了彝族老乡,更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整个过程其乐融融,大家也深深地被彝族老乡的勤劳与乐观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