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重庆交大学子走进恩施,感受土家族特色民族风情


2018年08月04日 21:35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


2018年7月26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学问山水之间一行7人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始了为期两天记录探寻及体验学习土家族特色民族风情之旅。

土家族女儿会上寻来听

恩施土家最负盛名的特色民俗相亲活动——女儿会,一直以来有着“东方情人节”的美誉,为记录土家族独特的嫁娶风俗,团队于7月26日前往女儿城一探究竟。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为土家人的传统节日“女儿会”。在很久以前,有薛姓人来到此处定居,薛家教女甚严,与当地人民在劳动中唱歌跳舞,吐露爱情的生活习惯相去甚远。机缘巧合下,薛乡士在一次筵席上酒肉酣畅,兴尽之余,将女儿唤至身边,准许姐妹九人月半节那天与当地人一齐游玩。到她们出门那天,寨里的小伙纷纷山歌相随,眉目传情,气氛热闹非凡。此后,每年的七月十二日,姐妹们都会偷偷与邻里相邀出行,盛装打扮,对唱山歌,风俗沿袭至今。在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攀谈过程中,团队了解到有一首名曰《六口茶》的特色土家族山歌仍广为流传,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队长王思宇与工作人员对唱了起来,其他成员也跟着学习,不多时,团队纷纷哼唱《六口茶》,在互相对唱中体会土家族人民的开放与热情。

团队队长与工作人员试唱山歌

土司城中城,土家风情淋漓

土司制度是土家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节,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此,7月27日,团队前往我国目前最具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特色建筑群——土司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土司制度的兴衰历史及多元多彩的土家族人文风情。

廪君殿内,溯本求源。团队摄影郭东灵、罗成在倾听了土家先人廪君巴务相率部在扩大领地,开发疆域过程中与盐阳女神相恋又死别的故事后,突发奇想地想用镜头将传说记录下来,于是来自土家族的队长王思宇饶有兴致地穿上本族服饰,成为团队土家族微纪录片中廪君的扮演者。

土家儿郎初长成

团队最后前往九进堂,通过观察土家族最高统治者土司的“皇宫生活”,对土司制度和土家族人文风貌进行深入探寻。

九进堂内石壁上的文献记载了恩施地界土司制度由盛转衰到终止的历史过程。土司制度起于元代,效仿的是唐朝的羁縻制度,类似于封建社会的少数民族自治。土司自称“什用”,即汉朝皇帝“朕”的说法。恩施城内第一任土司名为田墨施什用,原姓为“墨”,有“天”的意思,与汉朝天子相重,故被赐姓“田”,此为恩施田氏土司之始。第二任土司推崇学习汉文化,这解决了土家族没有文字记载重要信息的弊端,至此土司统治开始走向兴盛。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土司势力过于强大,当时政府采取“改土归流”政策,此后,土司制度便永远封存于历史中了。土家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团队也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了一些土家语的常用词汇,如湖称为“车”,月亮称为“素素”,土家族人民称为“毕兹卡”。

除去历史氛围,土司城也展现着浓浓的土家风情,方便山地作战练习的高低不平的梅花桩,高悬绣球的刀山,吊脚楼,摆手舞,精美的西兰卡普……团队成员在深深震撼的同时更感慨于土家族人民勇敢勤劳,热爱生活的美好精神。

团队成员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在记录了一系列土家族民俗风情之后,团队队员陈雨欣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团队对土家族哭嫁与陪七姊妹等习俗及其变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当谈到土家族特色手工艺西兰卡普的保存与传承现状时,工作人员表示:“西兰卡普是最具土家族特色的手工艺织品之一,所以政府也高度重视它的发展传承。现在当地部分中小学都会定时组织学生前往学习西兰卡普。”听到此处,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不虚此行,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好好体会一把学习西兰卡普的乐趣。

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相机一声声定格封存,土家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绝美动人的风俗人情也随之深深镌刻进此次恩施双城记之行当中。

上一条:扶柚而上 惜幼济贫

下一条:三下乡|因地制宜兴发展,精准扶贫暖乡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