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一个永不磨灭的代号


2023年05月10日 10:27  作者:校团委  来源:校团委宣传部 点击:[]



 1966年,在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一个不能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在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的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悄然展开。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我国开展了一场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而位于白涛的816军工洞,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也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1967年,一支代号为8342的神秘工程兵部队秘密进驻涪陵深山,开挖地下核工厂。所建造的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工程总投资7.4亿元。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直到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才得以重见天日。

 816工程几乎挖空了整座大山,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洞体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总长约20余公里,共有大型洞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竖井更是多达130多条,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



核反应堆大厅



核反应堆大厅



测量数据的仪表,在70年代,这样的仪表一个就价值1000元



816工程地图,只有1/3对游客开放

 因为816工程是绝密级军事机密,负责施工的工程兵都是从外地选择,刚开始,参加挖掘的士兵们都不知道自己挖掘的工程究竟有何意义,参建的士兵统称“特征兵”,严格政审三代,第一堂保密课只有一句话:“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士兵们完成服役任务回到家乡时,随档案附一张“支密卡”,也只有一句:“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身守密!”



 为了建造这个核工厂,前期共有两万余名工程兵整整施工了两年,而整个工程施工总共有六万余名官兵和群众参与到当中。很多工程兵直到解密后才知道当年自己参与的工程是多么的伟大。



 1984年,因为世界政治格局的变换,“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816地下核工程”停建,见证了六万人青春与热血的超级工程终于默默地落下帷幕。“816工程”因和平而开始,又因和平而结束。




 在“816工程建”建设过程中牺牲的76名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年纪最小的仅17岁。这些烈士很多都毕业于清华、北大、哈军工、上海交大核物理和化工专业,他们听从祖国召唤,不计个人得失,带着对祖国忠诚的信念,用青春与热血,浇筑了中国核工业史的一座丰碑。 



藤式安全帽,工程兵们主要的头部护具

 “816工程”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它的身上不仅镌刻着一段悲壮豪迈的历史,还承载了六万战士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它记录着共和国曾经的艰难成长,见证了中华人民对和平的坚定追求。“青山埋忠骨 山河念英魂”,在中国,我们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为和平献出一切。



 从“816核工程”的隧道穿行而过,人们不只穿过了一个空间,还走过了一段沉重的历史,和一代人的执着和信念。

上一条:浓情五月,致敬母爱

下一条:铃芽之旅|拾起破碎,推门拥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