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沉重的呼吸着,带上蓝色口罩恍若最后的挣扎。疫情像是一张充满恐惧与躁动的巨网,网住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里的人无处可逃,城外的人寒毛卓立。医院里无形的病毒,无力的病人,无望的求助。
这,就是2020年的序幕。
今年自除夕夜开始,就告诉我们世事无常,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新冠肺炎来得悄无声息又轰轰烈烈,团年桌上敬明天与过往的酒杯变成了挂在支架上的滴不完的点滴瓶;带着压岁红包的美好祝愿变成了口罩订单与安全叮嘱;傍晚六点的渝南大道本应车水马龙却如凌晨四点一般空寂,阒无一人。
时间从一则则疫情热点新闻间溜走,光景向来不待人。这个过于寒冷的冬天见证了太多的人间冷暖,生离死别,却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为这个特殊的寒冬送来希望。
他是山东的好汉,载着数吨蔬菜独行在前往疫情中心地区的路上,他也衣着朴素,食人间烟火,一路的大饼与馒头,只为真心支援。
那位毅然赴身武汉却没有告诉父母的护士姐姐,年龄与我相仿,心境却令我敬仰。面对与父母的通话,强忍住思念的泪水,只为在医院做更多的事情,在一线拯救更多的生命,她牺牲了小家的幸福,选择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带去生的希望。
在四川征集援助的武汉医护人员时,一位护士主动请战的理由是“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我一定要去。”一句话,戳中泪点。
还有那句“老婆,你平安回来,我包家里一年的家务”。
疫情中的最美情话。这些可爱的人呐,在民族危难时,以坚韧之姿,逆行向前。
对待疫情全军上下闻令而动,众志成城,一封封请愿战书上按满手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亿万颗心紧紧靠在一起,亿万双拳头紧紧握成一团。
我所居住的小区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进出入小区的人员严格把控,为大家的安全着想,限制我们小区业主每天进出的次数。物业也对我们每家每户发短信嘱咐我们不要去走亲戚,乖乖待在家里,保安也会定期上门来,对我们进行家中人口调查以及体温的测量,完成这些繁琐工作。
每天坐在家中,为了更好的了解周边动态,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微博热搜又有什么关于疫情的新闻。看着那些因带防护罩而布满勒痕的脸,一双极度疲劳的眼睛,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又自然流露出一副为人民服务而自豪与幸福的表情。我的心中苦楚又感动。
做能做的事,发能发的声,有一份热,就不遗余力的去发光,点点萤火,汇成人世间的星河。在2月下旬的时候,在得到家长们的同意之下,我就主动去到小区的管理中心,加入到了小区的抗疫志愿者们中去。我发现,原来这些志愿者不止是小区的保安,还有和我一样的还没毕业的姐姐,和住在小区里面的叔叔阿姨。
志愿者的工作并不繁重,需要我们挨家挨户去统计人家的体温、出入情况和发放一些必要的消毒液等用品,以及通过电话去访问一些在疫情期间没在家的住户的情况,虽然工作简单,但不可有半点马虎,。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在工作的时候,有一名带着我这名“新手”的志愿者。我以为总是会有那么一户两户人家不太愿意配合,我就跟在后面学习怎样来处理这些问题。在上门查体温的每天过程中,有些叔叔阿姨会对我们表示关心,叮嘱我们自己也要保护好自己。
在休息的时候我也会想,我们年轻人,就是在疫情中成长起来的。以前,有任何大事小事都是大人们扛在我们前面,现在的我们也能够奉献出自己的涓埃之力。我们学会的不是只有公式定理、文言古诗,还有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我们年轻人,要有奉献精神,要能吃苦耐劳,要脚踏实地,要勤勤恳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2020年的疫情面前,总有无数坚毅的人,坚守在岗位的一线,以自己的力量与行动争分夺秒的挽救生命;也总有心怀希望的人,将一点一滴的希望凝聚起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见春天,有的人把自己化成了春天。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伟大是勇气的伟大。这勇气与希望,如同珍贵的钻石般闪耀,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在怎样的泥泞中,都值得我们去坚守,去传承。
作者: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