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7月12日至7月18日,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载梦轻舟”团队的同学为参与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到了美丽的奉节县竹园镇义和村。
 |
团队成员与驻村书记林孝松合照 |
一入义和,青山绿水引人入胜,此山此水可谓是义和村得天独厚的旅游宝地。诚然,发展义和村旅游产业还需综合考量当地的资源特色和经济政策等。在义和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孝松和村支书黄锐的陪同下,同学们对义和村的历史源流、人文古迹、产业现状和民风民俗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通过数天的调查寻访,同学们了解到一户村民居住的天井四合院距今已有百二十余年历史;为拉动村民劳动力再就业,当地大力发展脆李、食用香菇和软籽石榴等产业,目前脆李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
团队成员走访调查义和村人文古迹 |
 |
团队成员采访脆李种植户 |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国民旅游新热潮,“载梦轻舟”团队旅游管理专业同学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实践经验,提出发展义和村特色旅游业应当在保留古建筑原有布局结构和历史遗迹功能的基础上,对用水、用电、卫生间等内部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依托古建筑打造特色农家民宿,鼓励当地居民自立致富。同时,开展产业果园采摘活动,打造产业技术研究和交流基地,丰富旅游活动形式,提高产业发展附加值。
 |
古建筑四合天井院内部结构 |
为进一步发掘义和村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梳理村史村志的基础上,对当地的典型人物事迹、民风民俗传统和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收集,编撰成册,作为对外介绍义和的宣传资料;统一整改当地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标准;打造社区文化及农事节庆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取从内部到外部的方式,传播义和特色社区文化,助力义和旅游发展,打响义和村特色旅游品牌。
在就义和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对村委干部及当地居民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大多数村民对当地旅游发展还持观望态度。虽然村民们认为发展旅游产业会给义和村带来新的经济驱动力,但是由于义和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滞后、资金支持不足和先进人才缺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当地以果树种植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偏向性,现阶段义和村的旅游发展还处在构想雏形期。但同学们相信,在产业的带动和当地政策支持下,义和村经济发展状况将逐步改善,义和村旅游发展的诸多限制性因素将逐步消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为义和村注入更多活力。
 |
团队成员对义和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
发展乡村旅游既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行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上,如何结合乡村资源,开发出特色旅游模式,落实旅游发展方向,为乡村建设献策献力将成为旅游专业人才思考和建设的攻坚重点。
文:范梦寒 何智超
图:颜梁 何智超 雷欣月